各二级学院(部):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加快构建高质量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建设高质量课程资源,有力支撑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启动2022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标准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紧紧围绕“两性一度”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同时,结合我院实际,充分体现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
二、建设内容
1.根据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毕业要求指标点,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的支撑矩阵关系。
2.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重构或优化教学内容。突出理论基础与学科前沿相结合,适度提高课程难度和挑战度。同时,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考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
3.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重视组织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准确表达的能力。
4.积极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因时制宜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现代教学工具开展翻转课堂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5.突出过程考核,采用多样化的作业设计体系和课程考核方式,加大学习过程考核,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开展课程建设情况调研工作,结合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建设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
7.总结课程建设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学校提高课程建设整体水平。
三、申报要求
申报课程须为我校全日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需要至少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申报课程符合相关类型课程基本形态和特殊要求的同时,在以下多个方面具备实质性创新,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1. 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3. 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4. 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5. 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6. 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7. 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8. 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在岗教师,具有本科生课程主讲经历。线上课程的教学团队主要成员须为平台显示授课教师。
9.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主要成员限报一门课程。
10. 已获省级以上立项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项目,原则上不再申报校级立项,但仍具有省级以上相关项目的遴选资格。
11. 课程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有失德失范情况的“一票否决”。
12. 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全部资源必须具有清晰的知识产权,不存在侵犯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知识产权等问题,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13. 申报课程不能与已立项的国家级、省级、校级课程重复。
14. 请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二级学院拟推荐校级一流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负责人积极申报。
四、申报与评审
1.申报类型: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共五大类型的一流本科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2.课程申报:课程负责人填写《山东现代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申报书》,由二级学院(部)审核后向学校择优推荐。
3.专家评审:在二级学院(部)申报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专家评审,确定立项建设课程。
五、申报材料及时间
请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积极做好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组织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拟推荐申报校级一流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积极申报,申报课程负责人需填写《山东现代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申报书》,于2023年2月23日前将申报书纸质版(一式2份)及电子版发送至教务处。
山东现代学院教务处
2022年12月20日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教学工作网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