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现代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鲁现代教字〔2019〕4号 2019年5月24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以《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18号)、《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我校专业布局和发展规划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我校专业建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现就学校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区域“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等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济南面向全省,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省、校级一流本科专业,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通过开展和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积极引导各专业明确定位、强化特色、提升质量、争创一流,实现一流专业建设目标。

    学校实行国家、省、校三级建设体系,通过5年左右时间,力争建设10个左右校级一流本科专业、4-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重点加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优先推荐申报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达到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标准和要求,被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请并通过教育标组织的专业认证,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三)建设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对接社会需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应主动调整服务面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产出为导向,遵循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凸显优势特色。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应凸显我校办学优势和特色,围绕专业内涵建设,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打造特色品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全方位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4.突出示范引领。建设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等示范性本科专业,引领带动其他专业主动整合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建设整体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5.坚持动态调整。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对入选的专业建设点实行考核和动态调整,对考核达不到建设目标的专业及时退出,确保专业建设成效。

二、建设任务

    (一)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定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等战略实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需求为导向,对标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度,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相互支撑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坚持引育结合,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积极聘请行业企业优秀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团队核心成员;强化自有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培养,完善骨干教师“导师制”机制,充分发挥名师、团队传帮带作用;采取学历提升、培训进修、企业锻炼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双师型”骨干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以上,硕博比达到90%以上,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

    (三)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支持教师开发专业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一流本科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依托全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鼓励教师借助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进行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对于列入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建设期内每个专业点至少建成3门省级优质课程(包括省级优质在线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以及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争创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或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资源平台。

   (四)不断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提升课堂质量

    牢固树立“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为引领,逐步实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师资队伍、达成评价等方面的系统性改革;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能力提升、人格养成,注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整顿教学秩序,规范课堂纪律和学习行为。

    (五)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加大本科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满足专业教学改革和学生实践教学需要;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的联系,创新体制机制,共同建设本科实践教学基地;优化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实验室网络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强实践教学的质量过程监控管理,完善实践环节考核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构建以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平台为支撑、以创新创业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六)坚持产教协同育人,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嵌入式”“订单式”“校地校企”合作式等多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协同育人新模式:将企业生产经营标准和环境引入教学过程,行业、岗位标准纳入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建设适应地方产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七)完善制度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健全完善的专业建设内部质量监控评价机制与外部质量反馈机制,对专业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过程监控,并能够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循环闭合、持续改进”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项目实施

   (一)申报条件

    申报专业须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专业,满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各项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并且达到《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核心指标体系》(附件)中提出的申报推荐条件。

    1.专业定位明确。服务面向清晰,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

    2.专业管理规范。切实落实本科专业国家标准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有序。近三年未出现重大教学安全责任事故。

    3.改革成效突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方法手段不断创新,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引领带动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

    4.师资力量雄厚。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广泛开展,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水平高。

    5.培养质量一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毕业生行业认可度高、社会整体评价好。

   (二)遴选程序

    一流本科专业遴选工作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应根据本方案要求,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坚持程序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做好本学院一流本科专业推荐工作。

    1.校级一流专业按照学校布点与学院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年5月份启动并完成申报立项工作。

    2.专业所在学院根据要求组织符合条件的专业申报。

    3.各专业申报材料由专业所在学院审议通过后报教务处。

    4.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入围专业建议名单。

    5.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确定拟建设专业名单。

    6.经公示无异议后,推荐到省教育厅或公布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名单。

   (三)建设分工

    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协调,专业所在二级学院负责过程建设与管理,专业负责人(带头人)负责具体实施。

   (四)考核验收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按照项目制进行管理,学校成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立项专业所在二级学院为项目建设主体,负责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具体工作。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周期为三年,建设期满后,由学校组织专家组依据一流本科专业相关指标进行验收评估。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由学校统一规划实施,成立由学校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院长为成员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领导小组;项目主体是相关二级学院,二级学院院长要切实履行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摆在学院工作的重要位置,每月至少召开1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每学期至少2次向分管校领导专题汇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二)经费支持

    学校给予每个校级一流专业10万元建设经费,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建设周期内每年投入额度,学校根据申报情况予以统筹调整;校内外各类资源配置将优先保障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结项时,学校组织进行经费审计和责任审计。

   (三)考核评价和督促检查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采用阶段性考核和结项评估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以建设成果为重点考核内容,强化动态监测,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果丰硕的专业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专业,要及时约谈第一责任人,并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对实施消极、工作迟滞不前的专业,将终止项目建设。各相关学院要对照计划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接受监督,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教学工作网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31-89701599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20288号 邮编:250104